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/張瑞晃


個人檔案:國際企業學系主任
畢業學校:逢甲大學經濟系
最高學歷: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

現今大學生比起二、三十年前的我們,可說幸福的更多。不僅入學率大幅提昇,同時因為大學教育體制的改變,入學管道變多元化了,加上各式各樣的學分學程、輔系、雙主修、五年一貫的修讀選擇,讓新鮮人在大學課程中,有更多樣化與彈性的考量空間。因此如果有機會再讓我當一次大學新鮮人,我一定會在入學前打探好我考慮選讀科系的特色、師資、課程內容安排、出路。雖然至今我仍舊無悔於當年選讀科系-經濟學系,並且至今仍悠遊於此領域中。但若能有更多的科系內涵訊息蒐集與準備,相信可有效避免遭受「入錯行」的可能風險,並跨出理想的第一步。
其次,從這幾年各大學學生的來源觀察,可以發現有明顯的朝向社區化發展的趨勢。倒不是鼓勵同學離家出走,而是我覺得,這除了交通方便,生活費可能較低外,從人生的歷練與性格養成角度來看是不利的,這可能也是當今社會發展充滿了宅男、宅女及宅文化的緣故之一。回想大學四年的生活是離開我溫暖的窩,「遠赴」外地就讀。剛開始確有不習慣之處,甚至開學一個月內還大暴瘦10公斤,讓家鄉父母心疼不已;但母親還是鼓勵我到外地去學習,「男兒志在四方」嘛!由於住校,同室的八位室友,讓我在短暫的時間內便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「百樣人生」,也迫使我必須學習如何與人應對進退,這些都是現今多數人選擇住家附近大學就讀所感受不到的收穫。同時因為在外獨自求學生活,當在面對挫折時,沒有回家抱怨、哭訴的機會,確也增加自己對自信心與負責態度的建立。因此如果我能再當一次新鮮人,我依然會選擇一個離家園的學校就讀,體驗一下不同的人生。
學業、社團、打工與談戀愛,似乎是眾所公認大學生活的四大必修學分。但我必須承認,在有限的時間與資金的限制下,我只選讀了前三項。還記得大一、大二參加系學會活動,讓我學習到不少帶活動和做企劃的要領。大三為了一圓進入音樂殿堂的夢想,還考入學校的合唱團,快樂唱了一年的合唱曲目。戀愛這門課太難了,也太花時間,因此一直留到研究所才考慮。
每個人有不同樣的價值觀與偏好,同樣也要面對許多周遭境的限制,因此在抉擇如何過大學生活時,只要能清楚知道你每一項可選擇項目的「成本、效益」,那麼必然可以快樂的享受你所下決定的成果。
最後再給新鮮人的三點建議:
一、不要怕吃苦,就怕沒苦吃和不知如何吃苦。畢竟校園生活比起出社會謀生的光怪陸離,可是單純許多。因此不論是課業或生活上遭遇的難題,都應建立勇於面對與解決的決心與自信
二、培養「有眼大如天」的視界與氣度。多與教授互動,多參與校內舉辦的演講活動,可以充實自我的生活內涵。同時藉由外國語言能力的提昇,增加與國際友人接觸機會,對日後進入國際化職場會有不小的助益。
三、注意身體健康。有強健的體魄,才有能力享受人生努力成就的果實。熬夜打工、玩牌、上網、夜唱,將生活弄得很複雜,對身體的修復是很不利的。因此提防死神太早向你招手,早睡早起多運動才是王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銘傳新鮮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